Hello,我是蔡心。
.
我從一篇文獻中,整理出21種幫助學齡前ADHD孩童的方法,歡迎大家可以參考。然而,若仔細看一下,這些重點有一半以上都是要先調整家長對孩子的互動方式,這也跟我在工作上的觀察相符。若家長帶引導孩子時,比較能採取自我成長(指的是家長願意採納新的知識)、比較溫和的心態,對於孩子改變的效率其實是最快的!
.
可是家長要調整心態真的好不容易,在台灣要好好活著很累,房貸、經濟問題不少,這些都會大量消耗家長的正能量,而且有時候家長跟孩子的互動模式也受到自己原生家庭、成長背景的影響,甚至是華人文化有些傳統、權威的的育兒價值觀,常常會讓家長「物理上真的成為家長」(小孩出生)後好無所適從,因為很多事情想像與實際上真的有很大的差距。
.
我曾經聽過一個家長跟我說「難不成我管他,我這樣又做錯了嗎?」我已經忘記我當時怎麼回答,我只知道應該回答得不太好,只是現在若再從來一次,我不會回答是與否的答案,而是與該家長討論更多的曾經,若過去的失落可以被找回來,或許才能帶來真正新的行為改變。(後面這段是看見 遇見嘿狗狗-胡展誥心理師 前幾天發文的有感而發)
.
#有煩心找蔡心
蔡心line友募集與兒童產品熱銷中!